电玩巴士-iPhone频道-硬件 |
Posted: 13 Sep 2016 11:49 AM PDT 更新了iPhone和Apple Watch系列产品。发布会结束后的体验环节中,我们深度上手把玩了这款产品,同行的评价是超出了预期,而我给出的评价是,看完你就知道了。 苹果iPhone 7亮黑版
将亮黑色的iPhone 7正面朝上放在桌面上,它绝对会成为桌子上最抢眼的电子产品。 iPhone 7(左)天线不再明显 全新Home键手感很舒适 取消了传统3.5mm耳机接口
AirPods设计简洁优雅 插入充电盒中充电,绿灯亮起 带上之后的效果 iPhone 7的摄像头明显比6s要大一圈 iPhone 7提供了广色域支持 升级了闪光灯iPhone 7 ![]() |
Posted: 13 Sep 2016 11:33 AM PDT 在iPhone 7发布之前,有同事向我“安利”三星Note 7,问我为什么还要留在iPhone阵营,其实这段时间我都在认真思考这个问题,作为5年的iPhone用户,除了iOS本身的生态链以及苹果产品之间的协作之外,iPhone 7本身的革新有没有吸引我的地方?能否经受得住我的同事那般的疑问?作为第九代产品,iPhone 7到底有哪些地方让我值得留在iOS平台,来看看我使用一周之后尽可能详细的一些体验。 视频评测地址:http://static.video.qq.com/TPout.swf?vid=j0021wk8qmo&auto=0 外观和颜色,黑得漂亮 说到前代让人欢喜让人忧的金属机身手感问题,部分群众表示”太滑“、”握不住“,甚至两年前美国著名IT网红莫博士他老人家上手iPhone 6的时候,都滑到过地下,所以这次iPhone 7/7+高调拿出了群众喜闻乐见的jet black亮黑色(坊间赋予其亮骚黑色的叫法也不为过)。 正是由于大多数人都对iPhone 3年不变的外观感到疲劳,因此即便没摸过亮黑色iPhone 7的人都会瞬间喜欢上它,甚至是很多女性用户,有一种发自心底大喊“take my money”的冲动。 在发布会之前,很多人都盼望传说中的“海军蓝”色,但没想到两款严肃的黑色产品能够这么招人喜欢,预售瞬间发货时间延迟到11月就说明了一切。 其实每年苹果对于机身颜色的营销都会抓准人们的心理,之前的金色、玫瑰金以及这次的亮黑色都是如此,在外观已经老气到要逼哭人的时候,也只能靠颜色聊以慰藉了,俗话怎么说来着“不买新颜色怎么知道我换了手机”——这已经成为iPhone用户特有的“神逻辑”。 但其实所谓的亮黑色,并不是换用了新的材质,只不过是一层附加在金属材质上的高抛光涂层,尽管它会带来手感以及观感的变化,但严格来说材质并未改变,所以依然是金属一体成型机身,不过对于用了4代金属材质的iPhone来说,任何手感上的改变都会获得用户的追捧,不为别的,就是用腻了。 这个工艺上的改变最大优点就是四个字“气质逼人”,这玩意扔在桌子上甚至能提升周遭物品的颜值,看起来也是漂亮得完全对得起“Design by Apple in California”,如果把亮黑色与普通的金属黑色手机摆在一起,我觉得也是前者更容易让人“哇塞”一下,是的,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 不过,高抛光涂层像极了一度在数码产品上频繁使用的钢琴烤漆工艺,在漂亮的同时,容易刮花并且轻易就能留下指纹,也成为了漂亮的代价。虽然用户肯定不愿意给这么漂亮的后壳戴上保护套,但我觉得你也没别的选择了,眼睁睁看着亮黑色渐渐变成“乌黑色”是一件挺残酷的事。 那么亮黑色究竟有多易划呢?我做了一个试验,崭新的亮黑色iPhone 7,揭下保护膜的24小时之后,用手电一照,背后已经有了一些细小的划痕,而这24小时我完全都是正常使用,也就是放在兜里或者桌子上。唯一能够安慰一下的是,如果不用强光照射,这些轻微划痕是很难看到的,所以就看你怎么看待这件事了。 说到手感,亮黑色由于采用高抛光涂层,相较金属来说柔和了一些,而且没有那么滑了,所以握持感还是一流的。 另外在观感上让人特别舒心的一件事是,两款黑色产品的天线部分,已经不像前代那么显露了,如果不是重度强迫症患者,完全可以接受了。而且我还注意到一个细节,这代天线条是嵌入机身的,所以你在触感上是完全摸不出来痕迹的,与机壳融入得更好;但是前两代iPhone你们可以摸摸看,能够感觉到有个接缝,也就是说是天线条是略微突出机身的,这是工艺上的一个进步。 似乎是受到特别优待,亮黑色以及金属黑色iPhone 7/7+的天线部分也采用同色化处理,色差已经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而另外三个颜色的产品则保持了前两代的“水准”,我甚至怀疑苹果是因为只能把天线条处理成黑白两色,而推出的全黑机身配色。 如果你耐得住等待在11月拿到亮黑色iPhone 7/7+就会发现,前后的整体感协调得非常好,除了天线条以外,通体镜面黑色无论触感还是观感,都觉得非常舒服,以至于我考虑了好几天,到底要不要戴上保护套来破坏这种和谐?反正在没戴套的日子里,我随身装着一块眼镜布,时不时就拿出来擦两下——享受这种被虐也要装X的快感。 此外你别以为买了普通黑色那款iPhone 7/7+就一尘不染了,实际上黑色相比其他颜色,在冷酷的同时先天就比较娇气,特别是对于油污指纹,如果你的手容易出汗,很可能普通黑色更难打理。相比而言,金色、银色以及玫瑰金三款颜色,几乎是看不出任何指纹的存在,这一点是比较虐心的。 最后再说说外观上唯一让人不爽的设计,没错,就是“更加凸起”的摄像头。iPhone 7火山口一般的设计,以及iPhone 7 Plus的双镜头设计,虽然相较上一代变化明显,但这种设计谈不上好看,关键是,它们居然还是突出于机身的,看来苹果是死心塌地不想把后盖做平了。 但是你别担心摄像头的外圈会不会磨花这个问题,与前两代一样,摄像头外圈其实是有一个金属环,它才是真正的突出部分,而这个金属环的耐磨程度远高于后盖,所以你还真磨不到后盖。但苹果这个看似聪明的设计还是百密一疏,由于摄像头凸起,使得手机背部的右下角成为支撑的另一个点,长期“裸奔“使用的结果就是,右下角会有明显的磨掉漆痕迹——我的iPhone 6和6s在使用了一年之后都是这种情况,相信亮黑色以外的金属款iPhone 7/7+也不会有太大改观。 屏幕,色彩讨喜 对于iPhone 7/7+这么重视拍照的手机产品来说,你不能说它的屏幕没有任何变化,实际上这次在Retina HD显示屏当中加入了广色域技术,虽然这个技术并不算新鲜,但对于拍照大幅提升的这一代来说,这个改变还是很重要的。 当你对比iPhone 7/7+和上代的iPhone 6s屏幕效果的时候,会发现饱和度明显提升,特别是那些颜色鲜艳的画面或者视频,你可以看到像蓝、红、黄、绿这几种颜色,都更加纯粹而通透。所以如果拍摄同一个场景,你会误以为是前几代iPhone的镜头色彩表现力不够呢,其实是iPhone 7/7+的屏幕加入了广色域,使得这一代的画面看起来更加讨喜。 防水防尘,远比想象中强 iPhone 7用上防水功能一点也不新鲜,毕竟同类手机早在诺基亚那个年代就出现在游泳池和浴室里了,所以到iPhone用上的时候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了,无外乎也就是在机壳外部密封处,以及电池等重要组件周围打上一圈防水橡胶,别担心,只要橡胶不老化,宣称的标准就一定能达到——厂商一般把对外宣称的指标说得都非常保守,实际情况没准还能给你惊喜呢。 但是苹果并未公布防水防尘的效果和极限,一般来说IP67能在水下1.5米深浸泡30分钟,是仅次于IP68的防水等级。 我试验了几个场景,泳池、洗澡、浸泡,甚至包括涮火锅,只要是在宣称的时间和深度范围内,就没问题的,超过这个极限我还没试。我甚至最长的一次把它在鱼缸里泡了10多分钟,拿起来也都没事。所以防水带来的一大好处就是,如果你觉得手机脏了,可以放水里洗洗…… 不过对于防水“新手”们来说有一点要提醒,就是虽然机身防水了,但屏幕操作却是“失灵”的,因为水滴会让手指的触屏操作变得模糊不清,所以即便iPhone 7/7+能在水下坚持不短的时间,也不意味着你可以进行什么操作,顶多也就是简单拍个照——这还是通过侧面音量键实现的。 但是很多人会问,防水到底有啥用,除了掉马桶迅速捞起来还能用以外,难道激发我在水下拍照的热情吗?还是说以后我可以一边打水仗一边刷朋友圈了? 其实你们都想多了,对于厂商来说,提供防水产品据说能够减少一半维修率,换句话说,大约一半数码产品都是因为进水而拿去售后维修的。但并不意味着你可以用IP67的产品去水下拍照,或者长时间浸泡,也许你能实验成功,但并不代表所有产品在所有情况下都能扛得住,所以IP67的意思其实是防水溅而已,别想多了。 HOME键,手感不是个小事 这次HOME键的变可大可小,操作“指法”上没有任何不同,甚至外观也没有任何不同,但是工艺却完全改变了,以往的HOME键与机身是分离的,而这次前面板就是一整块玻璃,这样做的最大好处就是防水性增强,但看起来却还是和上代一样,所以直到按下的瞬间才发现“被骗了”。 虽然操作手法没变,但完全不是你以前按动物理按键时那种干脆的感觉,比如短按一下是解锁或者返回主屏,长按则是开启Siri或语音控制,我在用物理按键的年代,从来没按错过,但是现在上手iPhone 7一周多了,还是经常不小心长按,感觉稍不注意就会出错。就连以前熟悉的截屏操作,现在都用不利索了。 我也把这个操作让几位使用iPhone的同事用了下,发现所有人在第一次接触这个HOME键的时候,都是一脸的懵逼,就好像从来没用过iPhone似的。 根本原因在于,新型的触控HOME键,其实是可以感受到你的按压力度的,从这方面讲,绝对是个进步,只是改变了用户的操作习惯让人一时难以接受。 我举个例子,iOS系统可以通过双击HOME键来切换多任务,对于以前的物理按键来说,双击就是按两下,但现在不是这样了,在按动两下的间隙,你的手指不用离开HOME键,就是说一下重,一下轻,再加一下重,就会被认为是双击。这个改变很微妙,我不否认习惯了之后感觉很好用,比以前物理按键的效率高,而且对于力度的感知也让这种体验独一无二,但关键问题在于你要用多久的时间适应。 当然换用轻触式HOME键的一大好处,就是几乎不用担心HOME键损坏的问题了,这在iPhone 4、iPhone 5的年代可是个大问题,以至于现在很多人还在用Assistive Touch小圆点来“避开”HOME键的操作,让后者成为一个尴尬的存在,所以从这个角度说,早该革新了。 由于与3D Touch共用同一个Engine震动引擎,所以按压HOME键就像使用3D Touch功能一样也是有触感的,而且这种回馈感很真实,甚至力度还有三级可调,而伴随着回馈,甚至还有Engine震动时产生的“音效”,可以说这方面的感受相比以前是升级了的。 双镜头,一寸长一寸强 作为最早被曝光的一项升级内容,同时也是当下旗舰手机的标配,人们都想看看苹果出品的双镜头,和别家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与LG G5等“前辈”的路线一样,iPhone 7 Plus的双镜头也是广角+长焦的组合,从硬件上来说,左边那枚广角镜头具有F1.8光圈以及光学防抖功能;右边的长焦头光圈没那么大,是F2.8,而且不带防抖。 双镜头拍照有几个难点,其一是两个镜头之间的距离要恰当,不然变焦之后的取景范围会发生变化;其二是两个镜头之间要进行大量的协调工作;其三是二者的马达线圈有可能互相干扰。那么iPhone 7 Plus是怎么解决这几个难点的呢? 咱们先用样张说话,看看拍照效果。 对比前作iPhone 6s Plus你会发现,在同样焦段下,色彩的提升是最明显的,尤其是饱和度这方面,再加上iPhone 7/7+的显示屏也扩大了色域,所以即便看两张相同的照片,也都是iPhone 7/7+更加讨巧。 而在2X变焦的对比方面,毫无疑问光学变焦具有优异的成像能力,由于使用了6片镜头组,因此成像画质非常犀利,这种感觉是数码变焦所不能比的,通过样张可以看到,iPhone 6s Plus的数码变焦涂抹痕迹严重,边缘也不够锐利,暗光环境下背景噪点也较多;但是iPhone 7 Plus的2X光学变焦相对来说比较纯净,这方面的差异一眼便知,可见这枚长焦镜头的素质是值得放心的。 同样具有优势的还有变焦之后的焦外虚化部分,光学变焦的焦外虚化完全考验镜片组数与结构,在前景和背景分离开足够距离的情况下,你能够借助变焦轻易拍出背景虚化的照片来,而且虚化的部分非常柔和自然,甚至还能实现美美的光晕效果,这方面数码变焦就完全没有可比性了。 另外一大优势就是暗光拍摄,iPhone 7/7+凭借“无敌”的算法,在保证暗部亮度和细节的同时,将噪点控制得较为出色,因此暗部区域比较纯净,相比对手来说也是能够轻易胜出。 而在一致性方面,对比iPhone 7 Plus拍摄的1X和2X样张你会发现,二者简直就像同一个镜头拍出来的画面一样,无论色彩、层次、细节还是画面风格,两枚镜头的协调性非常好,可以说是融二为一了,这应该是双镜头的最高境界——看不出是俩镜头拍的。可见苹果团队在ISP以及算法和处理软件上花了非常大的功夫,当然这也是iPhone拍照算法的一贯强项。此外也显示出机内ISP的强大,因为两枚镜头对应了两块感光元件,意味着ISP的负担加大一倍,但是从成像时间就能感觉到,这对于iPhone 7 Plus来说不算个事。 另外一个体现双镜头算法强项的地方,就是你在进行1X到2X切换的时候,非常顺滑,完全没有过渡或者切换感,就好像一枚镜头在变焦,这也是强于多数同类对手的地方。但是2X以上的变焦部分,仍是数码变焦的方式,所以画质效果就和上代相比差别不大了。 其实iPhone 7 Plus这次的双镜头还是有很多细节值得推敲,苹果从iPhone 4的35mm等效焦距开始,镜头逐渐广角化,上代产品达到了29mm的广角效果,这当然意味着能够容纳尽可能多的场景。而iPhone 7 Plus的广角头(也就是iPhone 7的那枚镜头)则又扩充1mm达到了28mm,这样算来iPhone 7 Plus的长焦头焦距就是56mm,这个焦段对于玩摄影的人都知道,属于标准的人像焦段,并不能算是“长焦”。 如果对比iPhone 7 Plus左右两枚镜头的画质,发现还是有差别的,那枚广角头在解析力、暗部噪点、画面纯净度等方面,相比广角头都变现得更好,代表了iPhone的最高成像水准,我们分析根本原因在于两枚镜头背后的感光元件尺寸不一样,这一点从二者镜头尺寸的差距上一眼就能辨识出,虽然苹果并未公布二者的具体规格,但广角头背后的感光元件,尺寸应该会比长焦头大不少,所以我们建议用户优先使用这枚广角头。 虽然iPhone 7/7+在拍摄方面的确有提升,但在这个“黑科技”频出的年代,有些变现就很难尽如人意了。最让我不满的就是暗光环境下的对焦了,如果亮度反差不明显,iPhone的对焦非常犹豫,即便按下屏幕去人为设定对焦点也无济于事,这种情况下失焦的几率非常大,相比前代产品来说这方面并未改变。 最后来说说拍照感觉,iPhone 7/7+相比以往的变焦操控方式提升不少,前代需要双指缩放,这个操作太虐心,而iPhone 7/7+由于加入了一个虚拟的“变焦环”,所以单指滑动就行,如果想要快速变焦,直接按“1X”这个按钮就能跳到“2X”,这个小技巧特别适合抓怕。 而全景以及延时摄影等场景也都支持变焦,只是视频最大只支持到6X变焦。不过要注意一点的是,由于长焦头不带光学防抖功能,因此理论上来说,2X变焦也就等于放大了2倍的手抖,暗光环境下尽量不要变焦。 那么2X变焦这个在数字上看起来并不突出的焦段,实际用起来优势大吗?其实人人都会用到变焦,2倍虽然不见得够用,但也算是迈了一大步,在取景的时候你会发现,切换成2X之后构图往往会有新发现,2X变焦无疑会拉近你和景物的距离,所谓“一寸长一寸强”,在拍照领域也是如此,这会将很多拒绝使用数码变焦的摄影爱好者,重新拉回这个阵营。 iOS 10,最佳助攻队友 iOS 10绝对是iPhone 7/7+的加分项,说它是iOS系统诞生以来变化最大的一代也不为过,虽然在很多人看来它“借鉴”了一些安卓的设计。 首先是整体的感觉焕然一些,最让人感觉逼格提升的就是用户交互了,包括按键声音、系统回馈声音、3D Touch的触感,都和前代有了非常大的不同,特别是系统触感反馈,成为提升用户交互和反馈的一个特别有效的手段,无论是滑动开关,还是下拉通知菜单,都会有震动反馈,甚至调整闹钟时力度反馈的感觉就好像你在拨动机械表针一样“真实”,而当我放大照片时,放到最大的时候会震动提示一下,这个微妙的感觉很贴心。 再有就是提示部分也比以前高效了,包括抬起唤醒、锁屏时通知内容的显示等等,当然与iPhone 7/7+配合得最好的就是HOME键的解锁逻辑了,iOS 10完全改变了以往的解锁逻辑,甚至让人有点不适应,但是这种不适却不会发生在iPhone 7/7+身上,因为换用了触感HOME键,所以你说iOS 10是不是逼着你换新手机? 但我个人对iOS 10最不满的就是底部上滑出来的控制中心了,不仅没有加入更多功能,没有加入呼声很高的“蜂窝移动网络开关”,没有考虑到用户自定义的需求,甚至还把利用率挺高的音乐播放控制放到第二屏去了,无疑增加了操作的复杂度,与之相比Night Shift夜间模式却放那么大,有点浪费空间。 A10处理器,iPhone史上最快 每一代iPhone的升级都伴随着处理器的提升,这是最容易被用户忽略掉,但又是变化最明显的地方。 这一代的A10 Fusion芯片号称速度的提升是iPhone 6的两倍,并且采用了新的四核设计,同时功耗进一步降低,同时内置的GPU也提升至iPhone 6三倍的水准。 这种翻倍的效果怎么说呢,即便是普通的应用,比如腾讯新闻客户端或者自带的App Store,明显是A10的速度更快,但你说有没有快到一倍的程度,我还真不好说。所以跑分比较直观。 iPhone 7单核得分3454,多核5569;iPhone 7 Plus则分别为2606和5484,你也不要奇怪为啥小尺寸的iPhone 7反而得分更高,因为在使用相同处理器的情况下,尺寸和分辨率较低的iPhone 7负担更小——尽管iPhone 7 Plus RAM达到3GB,而iPhone 7只有2GB,但在跑分上却没那么大影响,不过在实际使用中,RAM对于很多App的启动提速作用很明显。同时对比使用A9处理器的iPhone 6s和iPhone 6s Plus,二者得分为2543(单核)、4429(双核)、2526(单核)、4402(双核),相比来说双核的效果提升非常明显。如果再和iPhone 6的成绩来比(单核1607、双核2858),那么提升还真是达到了2倍。 当然实际的速度提升,还是要通过实际应用来体现。我做了一个试验,用iPhone 7拍摄了一段90秒的4K视频,测试不同机器使用iMovie的导出时间,iPhone 7用时1:50,iPhone 7 Plus用时1:49,可见RAM并没帮多大忙啊。而使用前代A9处理器的iPhone 6s的导出时间则为1:55,你觉得优势不明显?这这是一段90秒的视频导出啊,如果规格或时长更高,差距可就大了。 AirPods,并不像你们黑得那样一无是处 发布会之后我看了很多评论以及段子,让我奇怪的是,为什么大多数人都在黑AirPods?我的看法完全不一样。其实这次我最喜欢的是AirPods这个小玩意,如果你说它是装X神器,那我觉得说得一点错都没有。 首先,它并不像大多数人想象得那样容易掉,我试过戴着它吃饭、跑步、睡觉,除了被抽几个大嘴巴以外,我觉得它很难从耳朵里掉出来——当然,这只是我的感受,毕竟每个人的耳朵不一样。 另外就是它的轻便,以往由于有线缆束缚,所以我们很难感觉出耳机的分量,但是对于这么小的无线耳机来说,分量真是轻得让你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估计比很多耳坠都要轻。 还有它的佩戴感觉,与之前的有线耳机EarPods一样,AirPods即便长时间佩戴也十分舒服,这是优于大多数入耳式耳塞的,之前的EarPods据说取了几百人的耳膜来研究造型,AirPods在这方面估计也下了不少鲜为人知的功夫,这是苹果的强项。此外由于AirPods材质特别柔和,所以尽管你在运动时会大汗淋漓,但耳朵里却很干爽,不像有些橡胶材质的耳机特别不透气。 但是AirPods的音效就别太指望了,基本保持了EarPods一贯白开水的风格,用它听任何音乐都不会太有效果,唯一出彩的就是中频人声比较清晰,但低音的表现就好像蜻蜓点水一样没味道,但是你也不要怪苹果,在iPod时代它们就没有所谓的”音染“,所以如果你习惯了EarPods,那么AirPods就没有挑剔的理由。 而AirPods真正让人觉得1000多块钱花得值的地方,就在于这个小玩意的“黑科技”。只要打开收纳盒的盖子,并且靠近iPhone,就会自动连接配对,所有操作一步完成,堪称史上最快速蓝牙配对。(对于不支持W1芯片快速配对的产品来说,收纳盒背面有个配对按钮,长按也能配对) 而且,配对的时候其实是进行了iCloud授权,所有用iCloud账号登陆的设备,都会自动连接到这个耳机,简单说就是,一次配对,多台共用。 当你从带有吸附装置的收纳盒里拿出来的时候,会发现这玩意很精致,恰到好处的吸力保证一对耳机不会以外滑出来,我试了一下,即便反着扣过来,耳机也不会掉出来,可见吸力之大。充电触点在耳机根部的话筒位置,盒子里面的金属触点隐藏得很难察觉;同时盒子里还有个充电指示灯,告诉你耳机正在充电或者是收纳盒本身需要充电了,苹果的细节处理真是没得说。 虽然AirPods连续使用时长只有5小时,但由于你肯定会随身带着收纳盒,所以放回去充电就行了,官方说法是充电15分钟使用3小时,我的测试与这个说法接近。再说平时不用的时候基本都是收在盒子里(不收怕丢啊),所以拿出来用的时候肯定都是满电的,因此我倒没担心过AirPods的使用时间。 在发布会上,苹果介绍AirPods的时候重点强调了它具备重力感应器,因此按键操作就不需要了,取而代之的是你可以双击AirPods机身来启动Siri,接电话或者暂停歌曲(手机的蓝牙菜单里有选项可供自定义)。注意,AirPods只有一种双击的手势,往好了说非常容易记住,往坏了说,操作也太单调了吧,连调节音量的功能都没有,显然欠缺考虑。 不过真正酷的是,当你摘下耳机的时候,音乐播放会自动暂停,这是以往的蓝牙耳机所完全无法提供的使用体验,虽然像AirPods这么轻巧的蓝牙耳机市面上也能找到,但只要你用过AirPods,就完全不再想用其他的了。 但是这个基于重力感应的“逼格”功能有时候却会失灵,我反复试过一个场景,就是你歪着脑袋侧躺在床上,接近于“北京瘫”的姿势,这个时候由于重力感应无法准确判断戴着以及摘下耳机之间准确的位置变化,因此在这个姿势摘下耳机,有时候音乐播放并不会暂停。 还有一点就是AirPods虽然身材小,但却使用了通话降噪技术,在耳机顶部有一个拾音孔,用来侦测背景噪音,再通过反向叠加技术,把来自耳机底部麦克风的噪音抵消掉。我试了几次让对方带着AirPods和我通话,效果还是挺不错的,类似于风噪、环境噪音、装修噪音等低频和高频的噪音都能过滤掉,只是对于接近于人声的中频噪音无能为力,因为中频本身就是人声范围,过滤这个就等于过滤人声。 我丝毫不否认AirPods改变了我对于蓝牙耳机的使用习惯——没有开关键,拿出来戴在耳朵上就直接用,不想听了就放回收纳盒,不需要开关,甚至不需要担心充电,感觉苹果在逼死第三方配件厂商的道路上,越走越起劲。 另外还是得说说丢失的问题,估计这会是AirPods大量上市后用户的一个现实问题,如果真的丢了一个耳机,或者是收纳盒,是不是只能重新购买全套没得商量?如果是这样的话,估计同城或者X宝上类似的“配对”生意会比较火。 有线耳机,别忘了我们的存在 这次苹果在包装盒里耍了点小聪明,不仅取消了以前EarPods那个漂亮的收纳盒,而且还把EarPods的线缆藏到了你看不见的背面,让你刚一打开盒子,有种附送AirPods无线耳机的错觉,太坏了。 iPhone 7/7+附送的EarPods没啥值得多说的,就是换了Lightning接口的EarPods。此外盒子里也有一个3.5mm耳机孔转换器,我觉得它的存在只是为了堵住“喷子”的嘴而已,没人愿意为了耳机还带个转换器。 在这里我想说一个很多人都会有的疑问,苹果为啥取消传统的耳机孔? 一方面是要干掉那个存在了几十年的3.5mm古董级耳机孔,其实苹果历来都有”杀熟“的传统,比如在笔记本上率先取消光驱、取消传统USB口等等,而3.5mm耳机孔的存在,除了不利于瘦身减肥,也是防水性能的一大短板。当然腾出来的机内空间也是一项福利,据说iPhone 7之所以支持光学防抖,以及iPhone 7 Plus能够容纳双镜头,都是因为耳机孔给腾了地方。 另一方面来说,推行蓝牙耳机也有几个好处,除了无线以外,也能让配件厂商乐开花,而且还可以直接跟Apple Watch配对,省得买第三方蓝牙耳机了。估计苹果早就看这根耳机线不爽了,只是奇怪为啥等到iPhone 7才动手。 至于很多人提到的副作用,听歌的时候没法充电的问题,其实苹果早就想好了,在发布iPhone 7/7+的同时,官网也悄然上线了原装电池背夹,就是那个能把人丑哭的电池后盖,戴上它,你就可以一边充电一边听歌了,这都是套路。 续航时间,相比上代小幅提升 官方宣称两款新机相比前代都有了续航力的明显提升,根据“队友”工信部的数据,iPhone 7/7+的电池容量分别为1960mAh和2900mAh,而前代两款手机则分别是1715mAh和2750mAh,所以小幅提升是肯定的。 举个例子,如果你玩同一款大型游戏,类似《王者荣耀》这样的,新一代iPhone相比前代能有多出5-10%的续航能力,这个表现不容易。 但有一个情况我不能确定是不是个例,就是我这部256GB黑色版iPhone 7 Plus的发热现象比较明显,特别是在4G网络下下载App、听音乐、看视频,以及用双摄像头拍照的时候,隔着背壳都能感觉到来自机身的“暖意”。在这种重度使用的情况下,续航时间只有10小时。相比来说,另一部iPhone 7的发热情况则比较正常。 此外,开启“低电量模式”却十分有效,至少能延长20-30%的使用时间,而且iOS 10当中的“低电量模式”可以和夜间模式同时开启了,电量不够的时候还真管用。 容量和价格,我觉得是厚道的 iPhone 7/7+这一代的“容量价格比”是很高的,所以尽管有抱怨32GB不够用的,但大家的共识是都去买128GB就好了。和前代价位相比只增加100元已经算是厚道了,唯一不爽的可能就是老用户了,毕竟以前上个64GB都得琢磨半天,苹果这个“心机婊”这次直接帮大家做了决定。 更能反应苹果“心机”的地方其实是亮黑色只有128GB和256GB,等于是人为提高了它的购买门槛以及使用档次,也算是摸准了用户爱显摆的心理,总比强行加价好吧。 至于256GB这个容量,真是“放了卫星”了,已经达到了入门款MacBook的空间水准,难不成我可以用iPhone来给笔记本备份了…… 总结:使用体验改变得彻底 每次苹果发布会结束之后,我都能收到两种信息,一钟是”你觉得新iPhone值得买吗?“另一种是”赶快给我带一部回来!“对于第一种我想说,你不看评测吗?值不值得买我都说得很清楚了;对于第二种我也想说,你不看我们报道吗?不是发布会当场就摆摊开卖的好吗! 这代iPhone说到底还是用户体验的升级和改变,HOME键的新触感,双镜头拍照的新感觉,取消耳机孔后AirPods带来的使用方式的变革,iOS 10的全新交互,以及防水防尘带来的使用场景的拓展,说到底这些都是苹果在不断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无论你是否接受,它都以近乎任性的方式来到你面前。而同样任性的还有,苹果首次连续3年不换外观设计,这种任性的表现用户到底买不买账,也只能通过下一季的财报来反映了——苹果首次任性地不再公布首周销量。 回到本文一开始那个问题,其实苹果和三星这两个智能手机“大魔头”走得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升级路线,仅从硬件配置和功能方面来说,三星Note系列十分激进,堪称新技术试验场,某些发布之初十分抢眼球的技术在后期实用性并不高;而iPhone的升级则沉稳得让人感觉有些乏味,但iPhone显然是抓住了一部分果粉的心里,让你心头长草但也让你坚守传统。 心平气和地说,有两种人需要买新iPhone,一种是iPhone 5s或iPhone 6用户,因为你们坚守800万像素两年了,就冲双镜头品质的提升,你们也不要再等了,矫情一点说,你所拍摄的每张照片都是不能再等的珍贵啊;另一种是喜欢拍照并且到处炫的人,iPhone 7/7+拍照变化这么大,不赶快用上怎么拉仇恨。 等等,我是不是忘了一种人,那种无论如何出了新的就得买买买的人——土豪根本不看我们评测就直接买的好吧,你们根本不懂有钱人的世界。 ![]() |
Posted: 13 Sep 2016 11:32 AM PDT 无论你是否承认,iPhone终究是款“不太寻常的手机”。这几年人们对iPhone关注空前密切:它的风吹草动都逃不开人们关注,分析师以此作为评估苹果股价的依据之一;媒体则将曝光信息作为素材,在产品发布前炮制出“iPhone XXX评测”。 2016年秋季的iPhone 7/7 Plus(实拍突击)也是如此,在发布前的几个月,取消耳机口、防水、双镜头等特点陆续被曝光,发布会又一次变成了验证过程。 但人们依然想知道,第十代iPhone相比上一代,又有何不同。 新的流行色 在电子产品行业,苹果具备制造流行色的能力。 iPhone 5s试探性地尝试“土豪金“获得空前的成功;两年后,玫瑰金色的6s又成了人们选择这款手机重要理由。 今年iPhone 7的广告色是黑色。苹果给了用户两种选择,亮黑色与黑(为了区别,我们在本文称之为磨砂黑)。亮黑色的盒子也与其他颜色不同,苹果上一次使用这种全黑色包装盒,是iPhone 5黑色版的时候。 在发布会现场,我问一位苹果高管为什么这次深空灰没有了,他直接了当回答“因为我们更喜欢黑色”。对苹果来说,黑色是个情结问题,自iPhone一代开始直到4s,iPhone一直只有黑白两色可选。iPhone 5采用了更漂亮的金属后背,掉漆问题让苹果把黑色雪藏了3年,直到今天,才再次重新拿出来。 在亮黑与磨砂黑中,毫无疑问,前者更吸引人。 类似的亮黑色在iPhone 3GS的塑料后背上见过,但这次的iPhone 7的根基是金属,明显更具质感。它仍是金属材质,但苹果在金属上做9次表面处理,让金属具备了玻璃一般的手感,摸上去非常润泽。 顺便提一句,它并不像看起来那么滑,拿上去手感甚至比磨砂黑更涩一点。 如同发布当晚我们担心的一样,亮黑色的iPhone 7美丽也脆弱,高抛光表面容易出现细微划痕,以及容易沾染指纹和油污。 具体到这部评测机,在我的包里放了几天后出现了各种细微划痕,情形有点黑色汽车上没法避免的太阳纹。所以,苹果在官网上也比较老实地提醒用户:最好给亮黑加个手机套。但反过来说,它的美也被“保护”起来了。 接着前几段说概念,苹果对颜色把控其实是门学问:从粉色到纯黑,后者既是对天线的完美掩盖,也是色系造成的风格转变。苹果借此实现了对外观的改造和用户新鲜感的心理把控。在9日的预售开始后,我周围人不约而同全选了黑色系。 另外,苹果也希望新颜色能给自己创造更多利润,在所有配色中,只有亮黑是128GB容量起步,没有32GB容量版。我的同事开玩笑说,这是名副其实的“高端黑”。 除了亮黑,另一种受关注的颜色是磨砂黑。它不像亮黑色黑得那么纯粹高调,纯黑但是不容易被汗渍弄脏,是苹果剔除深空灰后给出的另一种选择。更重要的是——他有32GB版可选。 无论是亮黑还是磨砂黑,天线带都用同色材料处理。之前饱受吐槽的“白带”不那么明显了。其他颜色的天线带依然存在,只是新的天线带做了位置弱化,虽然还有,但也不像之前那么突出。 不仅是颜色的改变,苹果通过新工艺化解了iPhone 7沿袭6s外观这个事实。这种新的高抛光处理,淡化了iPhone产品线没有隔代外观大变化的情况。对很多人来说,这点是换机的最大动力。 不能按的home键 从iPhone一代到五代,这系列手机经常出现的故障是home键损耗,连击或失灵让很多人习惯打开辅助功能里的“小白点”。 这个问题在iPhone诞生9年之后终于得到了解决,在iPhone 7上,苹果换掉了机械式home键,给这颗按键加了最新的Taptic Engine振动器。 外观看起来一样,不过内在技术含量已经大不相同,玻璃按键下面是一颗Taptic Engine触觉反馈装置,通过手指触碰,能实现不同的功能。 Taptic Engine是苹果独家研发的振动器,与常规手机的转子震动马达不同,它能通过按压的不同实现更丰富的回馈。在Apple Watch上,Taptic Engine的主要作用触觉反馈,仿佛有人敲了下你的手腕;在2015年后的MacBook上,用它以假乱真地模拟按压感。 在iPhone 7上,虽然home键不能按下去了,但关于它的所有操作都和以前的机械按键一样:按一下返回;双击调出多任务管理;长按调用Siri;轻拍两下半屏模式,等等。 模拟出机械按键的段落感与真实按键不同,不过所有操作和逻辑完全一样。为了这种模拟更像,苹果给了新home键三种力度选择,相当于以前单一的机械式home键力度变成了可调整,对多数人来说,第二档力度就够了。 这些努力减弱了机械式home键消失带来的不适感,虽然上手之初仍觉怪异,好在用一会就能接受。 并且,新home键也给iPhone 7的防水减轻了实现难度。 终于具备防水功能 两款iPhone对应上代尺寸没有变化。 苹果把心思都放在了硬件上,虽然三围完全一样,但在机身里塞进了另一个扬声器、Taptic Engine触觉反馈、新镜头模组、4-LED True Tone闪光灯、新的home键,以及防水功能等等。 在做完这些之后,机身还比之前轻了5克。 iPhone 6s其实也有轻度防水的能力,但很少有人知道,苹果官方对这种没完成的功能避而不谈。 在iPhone 7发布会上,防水这件事,终于正式拿出来说了。 iPhone 7具备IP67级别防水能力,放眼智能手机行业,其实苹果做这件事并不算早的,前有索尼后有三星。 设计团队没有因为防水改变iPhone的外观,用户能感受到的,只是捅SIM卡槽比以前费劲了——里面能看到卡槽上有一圈橡胶防水环。 以这家公司的审美,当然不会给底部接口加个橡胶塞子,苹果应该是在底部Lightning部分做了疏水涂层,即便往里倒水,也不会停留在金属部分很多,我尝试了一些极端情况:正在充电时候把手机扔进水里,把Lightning线头上蘸水插进iPhone充电,把Lightning耳机蘸水插进iPhone,都能正常使用。 这是破坏性的使用方式,我们强烈不建议一般用户这么做。几乎所有的防水电子产品(包括索尼三星)因为进水损坏,厂商都是不负责保修的,苹果也一样。 防水功能是厂商给用户“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的最后准备,它们的适用环境应该是下雨天手机上淋一点水、洗手不小心弄湿、掉进洗手池、马桶这种偶然情况;而不是洗澡、游泳等有水情境下的刻意长时间使用。何况设备用久了防水能力会下降,海水等还会对充电口金属触点造成腐蚀。 大小两款的硬件差异 自iPhone 6、6 Plus那代开始,苹果在每年开始了大小屏两款手机战略。不过iPhone 7/7 Plus这代才真正从硬件上做了明显区分。 首先是摄像头,iPhone 7 Plus配备了双镜头;其次是RAM——iPhone 7是2GB,iPhone 7 Plus是3GB。这点在发布会上并没有讲到。 在坚持了多年双核处理器之后,苹果终于给自己装配上了四核处理器,新的处理器叫A10 Fusion,16nm FinFET+工艺,拥有两个高性能核心和两个高能效核心。高性能核心的运行速度最高达iPhone 6的2倍,高能效核心的功率则可低至高性能核心的五分之一。 我们先说一点很多人都想看到的:跑分。 用Geekbench4跑分的话,iPhone 7的单核得分是3350分只有,多核则是5380分;iPhone 7 Plus的成绩是3400、5550分。 这个成绩对比去年的6s 2500/4300分确实有所提升;而iPhone 7与iPhone 7 Plus之间的一点差异,体现在了RAM大小上。 如果隔代对比的话,还是能体现出差别。分别用iPhone 7与6s打开相册,设置,通讯录等系统自带软件,iPhone 7都会比6s快三分之一。但这也不过是“一眨眼”和“还没来得及眨眼”的区别。 在一些更考验硬件的应用中,这种差异更明显,例如大型游戏。 因为我们拿到这两款测试机的系统并非正式版,所以之后可能还有改进。 新的处理器效率更高,能耗也降低了,对现在的手机用户来说,电力是真正的痛点。A10 Fusion给iPhone 7的续航时间延长了2小时,给iPhone 7 Plus延长了1小时,如果配合iOS系统的省电功能,还能再长一点。在电池技术发展停滞的时代,苹果是通过芯片+系统两个方向来延长续航的。 镜头改进 iPhone 7的摄像头原件进行了升级。光学模组变成了6片玻璃,光圈从?/2.2增大到?/1.8,增加50%进光量,闪光灯由2颗变4颗,一大一小两个手机都支持光学防抖;前置镜头从500万升级到700万像素;背部True Tone从双LED变成四LED,亮度增加一倍,并且依旧可根据环境色温调整,让暗光下的肤色更自然。 镜头升级代价是背后凸起的尽头比之前更明显了,不过这代价是值得的,因为进光量变大,加上光学防抖,暗光环境拍照有明显提升,如果把6s与iPhone 7进行对比,你会看到如下情况: 这是一张使用iPhone 6s在暗光环境下拍摄的照片 这是一张使用iPhone 7在暗光环境下拍摄的照片 用iPhone 6s所拍 叶子颜色比实际暗淡一点 用iPhone 7所拍 叶子颜色显得更绿一点 其实更值得探究的是iPhone 7 Plus,苹果第一次在自己的手机上加入双镜头设计。它的背部摄像头是两颗,像素仍是1200万像素,但一个广角,一个长焦。 近期也有很多厂商做双镜头,例如华为P9,彩色镜头外再多一个黑白镜头增大进光量保留更多细节;或是LG,一枚镜头负责拍摄日常景物,一枚镜头则具备广角拍摄效果。 关于光学变焦,苹果没有用镜头伸出收回的机械的方式,而是用短焦+长焦,双镜互补来实现的。 我会更愿意把它理解成一个人端着两台定焦头相机同时工作,广角镜头光圈f/1.8,长焦镜头光圈f/2.8。直接从28毫米跳到56毫米焦段,拍摄进行“照片无缝缝合”出片仍是1200万像素,综合了广角与长焦两种镜头优势。 两款iPhone 7的广角镜头都带有光学防抖,这点在安卓手机上并不多见。 苹果最厉害的地方不是制造了两个镜头,而是图像处理芯片ISP和与之配套的算法。延续上面那个比喻,给苹果操作两台定焦相机的人可以双线操作,比一般人厉害一点。 另外,这颗ISP还会机器学习,虽然发布会上席勒没有讲具体细节,但我们猜应该是记忆常用拍摄场景,再通过场景识别优化曝光时间,或是白平衡来获得更快的对焦速度、以及图像的优化。 至于10倍的数字变焦,我们只能说,这种把画面拉大之后用软件补充像素的方式注定它没法像光学变焦那么完美,即便苹果,也是一样的。 苹果在这次发布会上打了个白条,背景虚化功能只是介绍,并没有在目前的iOS系统或评测机上出现,这部分功能我们会留到10月时候,它正式上线再做评测。 一些不易察觉硬件改进 这主要指的是屏幕和双扬声器。 屏幕:iPhone 7与iPhone 7 Plus的屏幕尺寸和分辨率都没变,但屏幕亮度升级到了625cd/m2(之前是500)在强烈阳光下会更清楚;另外更重要的是颜色表现更好,在iPhone上使用多年的全sRGB标准升级到了DCI-P3广色域。 智能手机的屏幕是契合标准,还是讨好眼睛? 苹果选择了前者。这点,得对比才能看出来。它会比6s的屏幕鲜艳,但又没有到Note7那么浓重。 图左为iPhone 6s 图右是iPhone7 它在生活中的实际用途是让那些游戏画面更绚烂,风景图片更养眼。 图左为iPhone 6s 图右是iPhone7 扬声器:iPhone 7和7 Plus均配备了立体扬声器, 底部两排孔,右侧扬声器,左侧是话筒;另一个扬声器藏在机身顶部听筒下面。 简单分辨,在6s上放歌,用手堵住底部扬声器基本就没声音了,而在iPhone 7上,堵住底部,听筒部分还有一半声音在。 iPhone 7与iPhone 7 Plus的音量比iPhone 6s提升了一倍,最关键是动态范围也有所提升,音质更洪亮饱满。虽然我们不觉得买iPhone的人会去广场舞,但回到家里,把手机放在桌上放放音乐,现在的新iPhone会比旧产品好很多。 消失的耳机孔 苹果在iPhone 7上做了一个非常有争议的抉择:取消3.5毫米耳机孔。 在05年之前,大多数手机厂商都用自己标准的接口,而没有这个接口,直到“音乐手机”这个类别的流行,将3.5毫米耳机孔变成了标配。 风水轮流转,如今它又消失了。 在发布会上,苹果公司全球市场营销高级副总裁菲尔席勒介绍这点时候说了三个理由:1、3.5毫米耳机孔都存在100多年了,这项古老技术到了更新的时候;2、iPhone内部空间紧张;3、苹果相信,无线才是未来。 第2点最容易理解,为了机身空间,苹果两次引导了SIM尺寸变革,榨取那一点空间。这次的iPhone 7/7 Plus机身尺寸相比上代变化,但镜头模组、新加入的立体声扬声器等都在消耗空间。 第1点是争议的关键,通过Lightning接口数字输出少了一道转换带来的损耗,但,也带来了不便,至少,非通用标准让人们必须带着转接线,以及“听歌时候不能同时充电”这种对电量的焦虑感。 为了将这种不便感觉降低,苹果提供了三种解决方案:1 在包装里附带了一条Lightning接口的EarPods耳机;2 一条Lightning to 3.5毫米的转接线;3 买个无线耳机。 在iPhone 7发布之前,Libratone、1more等厂商就已经提前发布了Lightning接口的耳机,由此可见苹果公司对行业的影响力,但毕竟时间太短还没有普及,这种不便的感觉肯定会持续一段时间。 取消耳机口影响更多的是音乐发烧友,因为他们手里的大把器材都需要通过转接实现了。一般用户已经习惯小白耳机,所以到没那么多吐槽。 回看历史,苹果干这样的事已经不是第一次。2008年第1代MacBook Air取消软驱、光驱和网线接口时候吐槽比现在更强烈,人们无法理解没有光驱的电脑怎么看电影、没有网口怎么插网线上网。 但后来,苹果最终证明自己是对的。 这次,仿佛是历史的重演,苹果像剪掉网线那样剪掉了耳机线。他们希望,这场争论的最终解决方案是无线耳机的普及与变革。 说说音质,在拿到iPhone 7以后你还会发现:声场比原来大了一圈、声音背景比原来更干净更“黑甜”、高频解析细节变得有层次且更明亮,但是中低频量感砍了一些。换个更通俗的说法:新耳机会有更好的临场效果,同一首歌在这代产品上能听到更多的细节,这些其实更接近我们对HiFi的定义——高保真。更难得的是,无论是原配耳机还是转接头接普通耳机,效果相同。 one more thing:AirPods 为了那个无线的未来,苹果发布了AirPods无线耳机,以及这个耳机里面的W1芯片。 AirPods是这场发布会的“one more thing”。 首先说明,我们拿到这款AirPods并不是正式版,连硬件带软件都是测试版,可能跟10月底的正式版有差异。 对它的音质,只能说是苹果惯用的白开水风格,做到了有线耳机EarPods的水准。真正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它的连接方式,苹果改写了沿用多年的蓝牙配对模式。 这是一个火柴盒大小的白色盒子,白色塑料外壳和金属合页等细节打磨得极好,摸上去光滑润泽。 它的盖子弹起力度适当,在弹起时候,盒子会给临近的苹果设备(2-5厘米内)发出配对申请,装有iOS 10的手机会弹出卡片,按一下背部按键完成配对。 这个过程耗时5秒。对比之前蓝牙耳机们“长按进入配对模式—手机点搜索—确定连接”的繁琐过程,AirPods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如果你的苹果设备系统都升级到最新,AirPods配对信息会通过iCloud蓝牙同步。也就是说,这一副耳机,跟自己的一个设备同步,就可以在升级了最新系统的iPhone,iPad,Apple Watch,Mac电脑等多类别设备上切换。 这是苹果推进自己生态发展的方式——若要最好的体验,你的所有设备都必须是最新版OS。最好,每代都也买最新的硬件。 回来说说AirPods,它的外形其实不用多介绍,这是人们习以为常的EarPods小白耳机,被苹果剪掉了线。 它的长柄部分比小白粗壮一点,但这个耳机的小小机身内部塞进了扬声器,麦克风,降噪麦克风,W1芯片,电池,距离感应器,震动感应器。 除了听歌,还可以敲击唤醒Siri(或设定成暂停播放),用语音调大声音切歌等等;如果在听歌时候摘下一个,距离感应器会启动,音乐暂停,放回耳朵继续。 这个耳机听歌可以续航5小时,放回盒子,长柄底部的银色金属部分接触触点立即开始充电,盒子里存储的电力可以续航24小时,并且支持快充15分钟听歌3小时。这个设定非常巧妙,一直带着耳机听歌5小时的情况并不多见,只要摘下来放回盒子休息一会,续航并不是大问题。 何况两个耳机结构完全一样,任意一个都可以单独拿出来使用,也就是说,理论上,单次充电,单耳使用是“5小时x2”的时间 关于配对,我们备注了如下多种状况: 1 这个耳机只挑系统,不挑设备,即便是iPhone 5刷了iOS 10也可以开盖快速连接; 2 因为要秋季才正式上市,目前开盖连接仅限评测机的iOS 10.0.1。刚推送的正式版iOS 10或mac OS不能实现,在10月它上市前,各系统应该有一次小升级; 3 其他设备也可以跟它连接(毕竟还是蓝牙),但有些功能不能实现; 4 开盖连接距离是10厘米之内,这几乎避免了公车上配对到其他人手机的可能; 5 如果有两部手机很近,你可以选择跟谁连接; 6 如果有两个AirPods同时靠近一个手机,弹出卡片会让你选择连哪个耳机; 这个耳机足够单写一个长篇评测,等到10月底时候它的软件调试完毕,我会继续补充一些细节。 很多人抱怨1288的价格贵,对比缤特力之类的品牌,一副体积和定位类似的蓝牙耳机都要7、8百元,1288元的价格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在打开盖子配对瞬间,便觉得已经值回票价。 对我来说,它真正的缺点是容易掉和防水问题,尤其后者,会让你在跑步出汗的时候很纠结。 总结 这场发布会,一般用户看来,是苹果发布了两个黑色手机,但库克想讲的远不止这些,A10 Fusion处理器,以及争议最大那部分,比如耳机口或机械按键的取消才是更重要的点。 这些体现了苹果希望描绘出的未来手机方向,而这种改进,其实一直伴随争议至今。从iPhone一代开始,不可更换的电池、全触控屏幕、Retina标准、Touch ID、3D touch…改进每年都有,但每年都跟系统应用结合更紧密,不仅是单一硬件改进而已。 只是全民关注的热度让这种惊喜程度变小了,发布会的的各种爆料,让惊喜变成了可预期;与应用更紧密的结合,也让这种创新只能慢慢释放。 iPhone依然值得买,从9号的预售就可以看出来。苹果也依旧善于将复杂技术在自己实验室里秘密研发成熟之后才拿出来,结合自己的软件系统,制造良好的用户体验,这是苹果与谷歌制造产品时最大区别。 在这一代上,加入了Taptic Engine的home键、或是双镜头的光学变焦、以及AirPods充分体现了这种传统——它们很多要么是苹果独有,要么是别人已经做过,但到了苹果手里变了一个样。 话还是说回来,就像我们去年评测iPhone 6s那样,iPhone毕竟是卖给全球上亿用户的手机,对80%的用户来说,他们这些技术细节并不那么敏感。很多人更新的最大动力,依然是新的配色而已。 ![]() |
Posted: 13 Sep 2016 04:13 AM PDT 苹果iPhone7/Plus正式发布又引起一轮抢购热潮,同时新增的一款亮黑配色,官方称其能在金属材质上实现类似玻璃的高光视觉观感 不用说,这款亮黑色iPhone7/Plus将成为新机中的热门款式,值得注意的是,苹果在官网上针对亮黑色进行了特别备注说明,“亮黑色版本采用含九道精密工序的阳极氧化与抛光工艺打造而成。其表面硬度与其他采用阳极氧化处理的版本相同。” “不过,高光泽表面可能随着日常使用而出现细微磨损,如果对此有所担心,建议你选择一款合适的保护壳来保护你的iPhone。”既然连苹果都这么说了,不买怎么对得起你的肾~ 商务范的选择 官方真皮保护壳 首先要介绍当然是苹果自家商店主推的皮革保护壳,有七种颜色(莫非他们是故意的,因为iPhone7嘛),这款先对比较薄使其紧贴 iPhone 机身线条,随着时间的推移,日久而形成自然的质感光泽(你是说包浆吗 官方Smart Battery Case电池保护壳 这款保护壳其内部柔软的超细纤维内衬,而外部使用硅胶材质,便于装上或取下保护壳。 享受最长可达26小时的通话时间、最长可达22小时的 4G LTE 互联网使用时间,外出办公出差不怕手机没电了,装上 Smart Battery Case 之后,iPhone 的锁定屏幕和通知中心会智能显示电池状态,让剩余电量一目了然。 这款保护壳支持 Lightning 配件,如 Lightning 至 USB 连接线 (包含在 iPhone 包装中),并可与 iPhone Lightning 基座 (需单独购买) 配合使用。 ![]() |
You are subscribed to email updates from 电玩巴士-iPhone频道-硬件. To stop receiving these emails, you may unsubscribe now. |
Email delivery powered by Google |
Google Inc., 1600 Amphitheatre Parkway, Mountain View, CA 94043, United Stat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