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VR-Zone 中文版

VR-Zone 中文版


強化在地需求與國際市場提攜,Qualcomm 與大中華品牌的合作關係將更深

Posted: 06 Apr 2014 08:45 AM PDT

christiano amon

在 Qualcomm HQ 的行程中,大中華區媒體與 Christiano Amon 這位 QCT 的 EVP 暨 Co-President 有一場圓桌會議。

QCT 全名為 Qualcomm CDMA Tech,主要是負責 Qualcomm 在通訊方面的業務,這包含了 CDMA、UMTS、GMS 以及 LTE 等技術,都在 QCT 的涵蓋範圍內。

在 Qualcomm 位於美國 San Diego 的總部中,這場與 Christiano Amon 的圓桌會議成員包含了台灣、香港以及中國的媒體,顯然就是要跟我們聊聊整個大中華地區,特別是中國市場的一些發展以及未來。

christiano amon 665x374 加強在地開發與國際市場提攜,Qualcomm 深化大中華品牌合作關係

在整份簡報中,第一頁相當明確的告知我們,Qualcomm 在中國市場相當積極,除了重視當地市場外,更想要將 Lenovo、小米、OPPO、ZTE、HUAWEI、TIANYU、金立等品牌帶出中國市場。同時除了品牌即有的機種外,Qualcomm 也會提供 QRD 參考設計讓品牌廠採用,過去有不少產品其實也是基於這模式,快速在市場上推出,這舉動主要是為了縮短新產品推出的時間表。

螢幕快照 2014 04 06 下午10.16.18 665x369 加強在地開發與國際市場提攜,Qualcomm 深化大中華品牌合作關係

與品牌廠的合作外,Qualcomm 其實也為中國市場推出一些新的 SoC,例如已經宣布的 Snapdragon 410、Snapdragon 610 以及 Octa-core 的 Snapdragon 615 SoC 處理器。我們也相當清楚,這幾款 Snapdragon SoC 處理器都不是採用 Qualcomm 自家的 Krait 核心,而是使用了 ARM Cortex-A53 架構。

這舉動與過去的 Qualcomm 有相當大的不同,不過可以理解,在面對它廠的競爭下,推出相對應的產品是必然的事情,但 Qualcomm 整合自家 IP 下,對各合作夥伴來說,一個輕鬆的完整解決方案就此而生。

目前 Qualcomm 在 LTE 生態環境中持有超過 95 項專利,特別是中國市場,TDD 以及 FDD LTE 加總下來,該公司擁有超過 55 項的專利。這些專利持有,對於 Qualcomm 而言相當重要,這主要是因為 Qualcomm 超過 80% 的營收是來自這個部分,而專利金會持續投入研究與發展,這樣的過程,可以確保 Qualcomm 在整個通訊領域獲得相對的領先優勢。

另一方面,Christiano 也提到,未來 Qualcomm 將會增加 5 模裝置的生命週期,我們顯然見到 Qualcomm 有著一些不同過去的變化,特別是面對著這與眾不同的大市場下。

除與手機品牌廠合作外,Christiano Amon 也提到目前與全球電信商合作的概況,可以見到 Qualcomm 與全球主要電信商都有合作,這其中包含用戶數最大的中國移動、T-Mobile、Vodafone 等都有相當深度的合作關係在。

螢幕快照 2014 04 06 下午11.19.42 665x365 加強在地開發與國際市場提攜,Qualcomm 深化大中華品牌合作關係

提升無線網路效率,Qualcomm 發表 802.11ac MU-MIMO 家族產品

Posted: 06 Apr 2014 04:37 AM PDT

qualcomm

5GHz 的 801.11ac 應該拉回到 2012 年,Qualcomm 宣布了旗下第一款產品。

Qualcomm 在 2012 年釋出的第一波 802.11ac 增加了 Gigabit Wi-Fi 的可能性,若與 802.11n 比較的話,801.11ac 的速度快了 3x 之多,另外在速率方面可以到達 1.3Gbps(3-stream)、更廣的頻寬(80MHz)以及最大 256 QAM 的資料編碼(Data encoding)。

螢幕快照 2014 04 06 下午7.39.25 665x363 提升無線網路效率,Qualcomm 發表 802.11ac MU MIMO 家族產品

802.11ac 5GHz 有什麼好處?

首先當然是更廣的頻寬以及更少的干擾,接著就是裝置續航力獲得提升(這主要與干擾減少有關)以及有更快的溝通能力與更長的休眠模式。

在美國時間 2014 年 4 月 3 日,Qualcomm Atheros 團隊宣布了次世代的 802.11ac 產品 - Qualcomm VIVE with MU-MIMO。

MU-MIMO 全名是 Multi-User MIMO,英文為「Multi-user beamforming (MUBF) serves multiple devices simultaneously」,中文可以解釋為「多用戶傳送波束成型與多裝置同步」。從下圖中,可以發現到 SU-MIMO 與 MU-MIMO 的差異之處。

螢幕快照 2014 04 06 下午4.46.11 665x360 提升無線網路效率,Qualcomm 發表 802.11ac MU MIMO 家族產品

在規格部分,MU-MIMO 頻寬最大可以到達 160MHz,另外 Stream 部分從 3 提升至 4 個,不過與 SU-MIMO 相同,MU-MIMO 在頻段部分將維持在 5GHz。

對應到 MU-MIMO,Qualcomm Artheros 推出了 MU-MIMO 相對應晶片。

qualcomm mu mimo 665x169 提升無線網路效率,Qualcomm 發表 802.11ac MU MIMO 家族產品

表格中可以清楚知道,Qualcomm Artheros 將產品分為 5 個面向,分別是「Residential Routers / Gateways」、「Enterprise APs」、「Mobile & Computing」、「Consumer Electronics」以及「Auto」等。

螢幕快照 2014 04 06 下午4.46.56 665x363 提升無線網路效率,Qualcomm 發表 802.11ac MU MIMO 家族產品

可以清楚知道,現在 Qualcomm Snapdragon 801 已經內建了 MU-MIMO 功能,只要使用者有相對應的 AP,即能夠獲得 MU-MIMO 帶來的優勢,特別是在公共場合中,若場地使用了 MU-MIMO 對應的分享器,Qualcomm Snapdragon 801 SoC 處理器的使用者將會獲得比其他手機用戶更佳的連網能力,提升整體使用經驗。

不過終端用戶在 802.11ac 市場相當被動,絕大部分使用者的 AP 幾乎停留在 802.11n 或是更早前的規範下,或許各廠還需要下更多心力來推動消費者轉換至最新一代的 802.11ac 相關產品。

輕鬆創作影像,即時分享生活- Samsung GALAXY Camera 2

Posted: 06 Apr 2014 01:20 AM PDT

galaxycamera-13

Samsung 自去年推出 GALAXY Camera 始,一般消費者對智慧型相機的認識就不是那麼陌生了。

GALAXY Camera 並不如預期的受歡迎,也或者是因為消費者對於這類產品的用途有著一些疑問:「我為什麼需要這樣一個操作介面一臉 Android 手機樣,卻又不能通話的相機產品?」、「這樣不是更耗電嗎?」、「它用 Android 能幹嘛?」等諸如此類的疑問在。

其實 GALAXY Camera 推出前,家母有過一種煩惱:「我手機變焦之後畫質好爛,但實在很不想要多帶一台相機出國去玩…」,現時來說智慧型手機非常方便,對於喜愛旅遊的消費者而言更是如此,但若能提供更高的變焦畫質創造構圖可能那會是再完美不過的,GALAXY S4 Zoom 是一種這樣的產品,不過高達 21x 變焦的 GALAXY Camera 更是一個值得投資的「相機」產品。

拆開家母的需求,它要的如下:可以方便的上傳照片到 Facebook 等社群通訊軟體與朋友分享、上網查詢旅遊資料、Google Map 的操作。或許這是智慧型手機能輕易辦到的,但是面對一整天的旅行拍照,智慧型手機的電力與畫質被放大檢視…

galaxycamera 01 輕鬆創作影像,即時分享生活- Samsung GALAXY Camera 2

GALAXY Camera 2 與上一代在外觀質感上有著不小的提升,其中以類似 Note3 背蓋那仿皮材料的應用更是覆蓋了整個機身正面,至於 CPU 提升至 1.6 GHz 四核心處理器與 2GB Ram 的加入也提升了操作順暢度,特別在開機反應與變焦時有著明顯的提升,另外也加入了 NFC 分享影像的功能 Tag&Go 。

GALAXY Camera 2 保留上一代的感光元件與鏡頭,1,630 萬畫素 1/2.3 BSI CMOS、廣角 23mm、望遠 483mm,光圈最大 F2.8 – F5.9。

整體架構相當,但 Galaxy Camera 2 的畫質表現較上一代有著顯著的差異,相信是經過軟硬體的調教進化下產生的,色調、畫質在電腦上觀看時,不會有著太多的落差。

在拍照介面的部分,與上一代差異不大,操作介面類似於 Samsung GALAXY S4 或是 Galaxy Note 3 的設計,並且有著高達 28 種場景模式,其中「智慧模式建議」頗具有特色,在該模式下相機會依據現場光線與色彩給予使用者建議使用模式。另,專家模式(P、A、S、M )雖變動幅度不大,但容易上手且所見及所得的優勢,是適合消費者作為學習曝光概念用的產品。

GALAXY Camera 與 GALAXY Camera 2 在實際拍攝上的差異有著些許的不同,變焦與對焦的速度也有著相當的強化,也不論是自動模式或是場景模式的白平衡與操作質感也有著顯著的進步

GALAXY Camera :

GALAXY Camera 2 :

GALAXY Camera 2 的最高 ISO 上限為 3200,在現時數位科技的高速進步下,這個數字並不是亮眼突出,但 ISO 3200 足敷一般生活中的拍攝,且筆者這幾天的實際拍攝下來,不去刻意放大 100% 檢視的狀況下,GALAXY Camera 2的 ISO 3200 有著相當稱職的表現:

20140403 112822 665x374 輕鬆創作影像,即時分享生活- Samsung GALAXY Camera 2

GALAXY Camera 2 這麼有趣的產品,拿在手上不免想著它具有 Android 強大介面,能安裝許多 Apps 還有內建了許多項 Google 服務,外出旅遊只需要有 WiFi 的地方就能輕鬆分享照片與查詢下一個旅遊場景,對於拍賣賣家而言更是個方便的產品,不但是有趣且也是有著相當的實用性。其 21 倍光學變焦以及光學防手震也同時是智慧型手機目前沒法替代消費型相機的主要原因,對於生活上喜愛用手機創作影像的筆者而言,換上 GALAXY Camera 2 我不但能方便的拍攝照片也能輕鬆地分享出去….,另搭載了 Tag&Go 一觸即傳 的 NFC 分享功能,可以輕鬆地分享到具有 NFC 以及 3G 連網的手機來分享照片,也可以輕鬆地分享給身邊的朋友,並不需要刻意尋找或是創造 WiFi 環境出來

如果你是一位重視生活照並且熱衷於分享生活喜怒給身邊朋友的人,GALAXY Camera 2 可輕易創造並且分享的特性會是你很棒的助手,筆者撰寫本文內容時只以內建的相機功能作為基底,若使用第三方或是 Samsung 額外內建的 Xtremera App,GALAXY Camera 2 不但是台相機,也是影像創作的好夥伴。

硬體配置了四核心 1.6 Ghz 處理器、2GB Ram 與 Android 4.3,在 4.8 吋螢幕上,你的操作使用就像你生活中的 Android 手機一般方便,電池 2000 mAh 也很夠用,拿來拍照一整天上百張也如一般的消費型相機那般。至於本體外觀設計與上一代走出不同的格調後,仍維持優秀的易操作的本性,即使是身高150的小女生或是如筆者身高183可以單手抓籃球的大手,GALAXY Camera 2 就是那麼容易好操作。

講了許多優點後,仍得毒舌一下無法使筆者覺得它能夠獲得高分的原因。

首先新台幣,14,900 元的這個價位區間,消費型相機其實足以買到更大片幅或是更強的畫質的產品,若以攝影愛好者的角度來看, GALAXY Camera 2 的影像表現並不如同價位產品那般。

與身邊許多朋友分享這台機器,他們都充滿好奇與購買興趣,在聽到價格後都不免迸出一句話:「它如果可以講電話,我覺得就很超值…」。或許如筆者前述,家母這種類型,不喜歡太多 3C 電子產品在身上(甚至是排斥智慧型手機的)、對影像就是紀錄就好,可以簡單分享然後上上網查查旅遊資訊的族群而言,GALAXY Camera 2 或許可以列入考慮。

7 5 輕鬆創作影像,即時分享生活- Samsung GALAXY Camera 2

支援雙卡雙待,Samsung GALAXY S5 電信定製版 G900D 將於中國推出

Posted: 06 Apr 2014 12:48 AM PDT

SM-G9009ZKYCTC-229557-1

中國 Samsung 在官方網站宣布,將推出支援雙卡雙待的 GALAXY S5 電信定製版 G9009D。

除了國際版的 GALAXY S5 之外,Samsung 也計劃針對中國電信業者推出電信定製版 G9009D,該手機將支援 CDMA 與 GSM 網路,是一款具備雙卡雙待能力的高階旗艦。

SM G9009ZKYCTC 229557 1 665x374 支援雙卡雙待,Samsung GALAXY S5 電信定製版 G900D 將於中國推出

Samsung GALAXY S5 電信定製版的型號為 G9009D,硬體搭載 5.1 吋、1920 x 1080 解析度 Super AMOLED 螢幕,內建 1,600 / 200 萬畫素鏡頭,機身尺寸為 142 x 72.5 x 8.1mm,重量 146.5g,並具備 IP67 防水性能。

不過,中國 Samsung 官方網站中,並沒有透露這款手機的處理器、記憶體等配置,但若沒有意外的話,應該是與國際版同樣的 Qualcomm Snapdragon 801 MSM8974AC, 2.5GHz 四核心處理器與 2GB RAM。

通過印尼認證機構 Postel 檢驗,Sony Xperia G D5303 可望近期推出

Posted: 06 Apr 2014 12:32 AM PDT

Sony Xperia Z1 Compact 外觀 12

中階新機 Sony Xperia G D5103,已經通過印尼認證機構 Postel 檢驗。

與 Moto G 定位類似的 Sony Xperia G D5103,已經在 2014 年 4 月 2 日通過印尼認證機構 Postel 檢驗,似乎意味該手機將於近日推出。

Sony D5103 POSTE 通過印尼認證機構 Postel 檢驗,Sony Xperia G D5303 可望近期推出

根據日前 GFXBench 資料庫資料顯示,Sony Xperia G D5103 當時軟體版本為 18.1.A.0.11,並搭載 Android 4.4.1 KitKat 作業系統;硬體採用 1280 x 720 解析度螢幕,搭配 Qualcomm Snapdragon 400 MSM8226, 1.4GHz 四核心處理器。

Sony D5103 640x674 通過印尼認證機構 Postel 檢驗,Sony Xperia G D5303 可望近期推出

另有消息指出,Sony Xperia G D5103 可能會配備 800 / 130 萬畫素相機。

雖然這支手機具備防塵、防水能力,但從型號 D5103 的尾數「3」來看,它將是一款支援 4G LTE 網路的中階新機。

Sourc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看3c!! 的頭像
    看3c!!

    3c手機科技資訊網

    看3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